飞行技术专业介绍

发布人:胡文清 责任审核人:陈政

一、专业简介

1、发展历程

        1924年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于广州东山大沙头革命航空基地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行员学校——“广东航空学校”,该校在十余年(1924-1936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500余名航空骨干。百年后的2024年,值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学校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合作,联合创办“飞行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飞行员,为实现航空强国梦贡献力量。该专业于2024年2月获得教育部审批通过。8月,双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同年9月,首批2024级飞行学员通过二次遴选转入航空航天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学习。

2、专业定位

        飞行技术专业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定位”的办学原则,以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创新型航空人才为核心定位。依托中山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与航空航天学院资源,打破传统飞行技术专业“单一技能导向”的局限,构建“技术能力+管理素养+领导潜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新时代民用航空事业需求,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安全意识和组织纪律性以及社会责任感,掌握飞行规章、飞行原理、飞行操纵、航行技术、运行管理等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飞机驾驶技术和飞行运行管理能力,符合国际民航航线运输机驾驶员执照标准,拥有国际竞争实力,能够在民航公司及通用航空领域从事飞行器驾驶及管理工作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

1.顶尖的学科支撑。依托中山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与航空航天学院专业学科资源,打破传统飞行技术专业“单一技能导向”的局限,构建“技术能力+管理素养+领导潜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与南方航空公司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开展“雏鹰计划系列”活动,引入企业导师参与学生培养与实践指导。

 

3.先进和丰富的实践资源:依托国内外知名航校(如ENAC)开展核心飞行训练为学生提供符合CAAC/FAA/EASA标准的飞行训练环境,为学生获取飞行资质奠定坚实基础。

 

4.高标准的准军事化管理:按照准军事化要求进行日常管理,通过统一着装、严格作息、体能训练等制度,培养学生纪律性、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体系

        飞行技术专业采用“2+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前两年在中山大学完成大学基础课程和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学习,包括飞行原理、现代导航技术、飞机构造与系统、航空气象、民航法规等专业课程,以及经济、管理、医学等中山大学传统优势课程。后两年由南航送至民航局认可的国内外合作航校学习,飞行学员培训费用由南航承担。大四下学期返校,完成毕业设计,参加民航局私照、商照、仪表等级考核,取证后入职南航。

 

四、学生发展

1、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准军事化管理作为核心育人模式,深度融合经常性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培养体系。

(1)思想铸魂、作风塑形、集体荣誉感与团队精神培养、职业素养与作风养成。

通过严格的队列训练、风纪检查和晚点名制度,强化学生的纪律性与责任感。通过内部评比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激发集体荣誉感;唱军歌等活动则有效提振士气,凝聚团队力量。通过日常点滴的严格要求,塑造学员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2)体魄强健与意志磨砺:筑牢飞行学员的身心基础

通过早操训练、跑操、定期的体能测试构成常态化体能锻炼体系。开展特色活动如珠江夜跑,不仅锻炼耐力,更融入城市文化,增强归属感。严格的作息要求以及篮球赛等竞技体育活动,在激烈对抗中培养学员的拼搏精神、抗挫折能力和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心理素质。

(3)精细管理与文化浸润:“三全育人”的生动实践

        从辅导员、教官到学员骨干,均纳入准军事化管理体系,明确职责,统一标准。管理要求覆盖学员从清晨起床到晚间就寝的整个学习生活周期,贯穿于课堂、宿舍、训练场、食堂等所有场景。准军事化管理不仅体现在制度约束和行为训练上,更通过仪式教育、文化活动等,形成独特的育人文化场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员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

队列训练                                                                                       风纪检查

晚点名                                                                                           体能测试

内部卫生评比                                                                                         教唱军歌

班务会                                                                                       安全教育会

 

2、校企协同育雏鹰,多维锻造未来飞行英才

        为深入贯彻校企深度融合方针,持续推进中国南方航空与中山大学联合构建“校企双导师”育人机制,南方航空飞行总队学员大队联合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组织系列“雏鹰导师”交流活动,以进一步强化导师与学员的互动交流,推动飞行经验传承与行业知识共享,实现更好地赋能飞行学员成长。

(1)导师双向配对:组织“雏鹰导师”与学员见面会,学员自我介绍并表达期望,导师根据风格选择学员,双方自由互选结对,经机队和学员大队审核确认,在确保配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后公布名单。

(2)拜师结对仪式: 举行正式拜师仪式,学员赠送自制纪念品,导师回赠礼物并寄语,完成结对。

(3)定期交流与指导:学员每周提交学习心得(不少于100字),导师给予指导反馈,内容存档。每月安排一位导师(视航班任务)到校授课,主题涵盖行业发展、安全、专业知识、考试训练、胜任力等,课后进行一对一多答疑交流。

(4)行业场景实践:利用假期组织学员参观南航史馆、运行指

挥中心、值机、货运、飞行准备室、机库等场所,参与飞行大讲堂,直观了解公司历史、运行流程和技术保障。

(5)科技技能训练:定期安排学员使用总队创新工作室的VR/AR设备,进行注意力、记忆、应变等基础技能模拟训练与评估,利用AI技术提供个性化训练建议。

(6)航空英语培训:组织航空标准英语通信、ICAO考试要求及技巧培训,提供学习资料,邀请国外受训学员分享经验,为海外飞行训练做准备。

(7)心理辅导与规划:由总队EAP团队为学员提供心理咨询和压力管理,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与职业规划指导,介绍行业动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国际化视野。

 

3、融智擎翼:聚内外资源,铸卓越飞行课程体系

        为打造卓越飞行人才培养高地,学院广泛拓展并高效整合关键资源:邀请国内民航业内资深师资亲临授课,共享行业智慧;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开展课程合作研讨,引入国际化视野;深化与南方航空集团的伙伴关系,不仅共研课程内容,更共享其丰富的航空产业链资源;联动校内经济、管理、医学、心理学等学院,提供全方位知识养分。得益于此多元化、高规格的资源保障,学生能够汲取最前沿的行业知识、接受跨学科熏陶、并获得宝贵的实践认知,最终推动学院形成资源丰富、结构优化、能力导向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4、校园砺翼展风采,共筑雏鹰英才路

        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积极融入校园生活,踊跃参与学院航空航天活动文化节、百年校庆盛典及院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同时,学院也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如充满仪式感的集体生日会、融合体能训练与城市人文的珠江夜跑、以及激发团队活力的篮球比赛,共同营造了充满活力与凝聚力的多彩校园生活。

 

五、就业前景

        毕业生完成正常的理论教育与飞行训练,达到南方航空集团入职标准的,予以录用。南方航空集团承诺对于因身体、技术等客观原因停飞的学生,符合一定条件的,给予一次机务或航务相关岗位的入职面试机会(免笔试并不受当年用工计划限制),如面试通过则录入,如不通过则可以自行择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