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式”学生社区微党课丨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辅导员为我院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主题党课
卓越成长“E”计划项目是航空航天学院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的精品项目,为进一步推动党课优质师资向学生延伸覆盖,打通党课覆盖“最后一公里”,坚持思想领航,我院持续开展卓越成长“E”计划之党建引领进社区系列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11月21日,学院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陶颖老师为我院入党积极分子讲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主题党课。此次活动旨在深刻领会党中央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新部署,探讨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抓住发展机遇,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牢记嘱托,奋进前行|航空航天学院召开深入学习习近平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专题会议
近日,航空航天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和贯彻贺信精神。学院党政班子成员、院长助理等中心组成员参加了会议。学院党委罗愈业书记主持会议。

喜报| 我院赵世龙老师团队荣获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2024年11月23至25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广州南沙举行。本届大赛以“智荟湾心 博创未来”为主题,共吸引3351个项目团队参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大赛决出特等奖4个、金奖18个、银奖16个、铜奖32个、优胜奖40个。中山大学9个高水平项目从三千多个项目中突破重围,闯入决赛,最终斩获特等奖1项、金奖3项、铜奖1项、优胜奖1项!我院赵世龙老师团队项目《有机固废定向共热解技术优化研究》荣获金奖。与此同时,进行了大赛项目成果转化对接,赵世龙老师团队项目在现场直接获得签约合作,在南粤大地“开花结果”。

学术盛会展风采!我院吴志刚团队参加第六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
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第六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6th DSSC)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航天器振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及中山大学承办。大会以“超大型可展开空间结构——创意 创新 创造”为主题,邀请了行业内多名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交流可展开空间结构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我院吴志刚教授担任大会执行委员会共同主席,蒋建平教授担任大会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席,我院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团队30余名教师和同学协助办会并参会。 图1:吴志刚教授担任大会执行委员会共同主席,蒋建平教授担任大会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席

共谋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航空航天学院服务保障第六届载人航天大会顺利召开!
2024年11月21日,第六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在广东深圳开幕。在恰逢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5周年、即将迎来中国空间站建成2周年之际,来自载人航天相关领域的8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天宫圆梦、梦舟揽月——奋进载人航天新征程”主题,回望中华民族飞天圆梦伟大历程,交流最新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展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未来发展。这也是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开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新征程后,召开的首届学术大会。

缅怀伟人风范,传承爱国精神——北大中大联合纪念孙中山诞辰党团日活动成功举行
2024年11月2日,北大-中大联合纪念孙中山诞辰的党团日活动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顺利举行。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参加本次活动。活动主题为“缅怀伟人风范,传承爱国精神”,旨在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弘扬其不懈奋斗的爱国精神,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感。

喜报 | 航空航天学院2025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获佳绩 符方舟老师杰出青年项目获资助
10月30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委员会关于2025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杰出青年拟立项项目的公示》,航空航天学院共获批资助项目8项,其中杰出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7项,总资助金额170万元。

科研成果|中山大学吴志刚团队王兴副教授在AIAA Journal发表飞行器非线性振动全场测量的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王兴副教授以“Full-Field Measurement of Lightweight Nonlinear Structures Using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Laser Doppler Vibrometry”为题,在航空航天领域综合性旗舰刊物AIAA Journal发表长文,系统地阐述了非线性结构的实模态试验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面向大尺度复杂飞行器非线性振动全场测量的解决方案,并以航空发动机宽弦风扇叶片的振动试验为范例演示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精确度。论文涵盖了模态试验理论-振动测量技术-信号处理方法-典型工程应用的全流程,双栏排版后长达18页。

喜报|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我院学生团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斩获 全国总决赛 银奖
近日,在由教育部等12个部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上,我院潜鸟创新团队的“跨介质飞行器”创新项目获得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业组银奖。作为航空航天学院优秀的创新团队,深度挖掘各行业现实需求,以我国面临的国际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导向,通过大胆的创新与实践,提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法。项目策划方案历经校级赛、省级赛、全国赛网评等环节,在国内外5406所学校、514万余个项目、2083.6万人次参赛选手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全国总决赛,最终斩获国赛银奖。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探索出了一条联合管理、人工智能、海洋科学等交叉学科融合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新路子。

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一颗人造卫星都是人类智慧与梦想的结晶。在中山大学也有这么一位致力“造星”的同学,经过三年的钻研与攻关,他带领同学们自主研发了一颗学生立方星,有望成为世界首颗在轨开展木质外板验证的卫星。